行业资讯Industry News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资讯

《当世界又老又穷》解读全球老龄化

TIME:2018-12-04 浏览次数:4227次 [小] [中] [大] 关闭

《当世界又老又穷》[美] 泰德·菲什曼著 黄煜文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去年有一部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成本惊悚片叫《逃出绝命镇》,以黑色幽默手法表达对老龄化趋势的担忧,而在商业大片《复仇者联盟3》里,大反派灭霸想要统治世界的出发点,竟也是认为宇宙会变得又老又穷以及资源枯竭,想出了随机消灭一半人口的残忍杀招。然而,这已经不是文学影视作品里的想象,世界真的正在变得“又老又穷”。在美国新闻工作者、作家泰德·菲什曼的《当世界又老又穷:全球老龄化大冲击》书中,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达10亿,人类历史上将第一次出现50岁以上人口数量超过17岁以下人口的局面。而那时的中国,也将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今年4月,三联书店将本书译为中文版引进国内,责任编辑李佳接受了长江日报读+的采访。

  2030年可能是重要节点

  《当世界又老又穷》的英文原版在2010年就推出了,作者泰德·菲什曼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因此,本书所谈案例及数据,均来自他在美国、日本、西班牙与中国若干城市的实地采访。书中,上百名企业员工、雇主、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医疗专业人员、普通家庭成员讲述的一个个生动而翔实的故事,共同呈现出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面貌与未来,涉及的话题包括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医疗、住房、隔代养育、啃老等。

  这本书在8年前就预估了中国的未来,给出的数据说,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与此同时,书中也介绍,有机构预测,2030年的中国经济将与美国平起平坐。这似乎意味着中国的未来虽然老,但并不穷? 也没有这么轻松。数据同样显示,中国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国家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国家的过程,要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大国都快得多。这表明,中国要承受急速老龄化。

  在8年前,作者已经推断中国随计划生育而来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将面临挑战,以及修改生育政策的势在必行。三联书店的编辑李佳认为,虽然这本书写于2010年,但它是比较具有前瞻性的,书中提到的这些情况,现在还在延续,“近些年,每个人都能亲身感受到中国确实在老龄化,延迟退休、全面二孩这些政策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与此同时,生育率并没有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出现显著上升。”

  需要“另一个地球”来承受

  “纪实性和科普性结合,是这本书的一个特点。”编辑李佳这么评价,“从科普性而言,它介绍了人类如何在二十世纪拉长寿命,如何不断走向衰老,以及目前延长寿命的最前沿科技。从纪实性来讲,它涉及了美国、西班牙、日本和中国老龄化的现状,尤其是那些已经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国家制定政策还是个人规划养老,这些都具有参考意义,未雨绸缪。”

  为什么是又老又穷?因为老龄化带来人口膨胀和资源紧张。书中给出数据,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1亿,人类可能因科技发展而更加长寿,那么到了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比1900年的人类整体多了约5000亿年的寿命。一句话总结:一个老龄化的世界,让地球必须负担多出来的数千亿年人类集体生命,这似乎需要另一个地球才能承受。可是,哪里有另一个地球呢?

  在作者看来,人口老龄化绝不是孤立问题。因为,一个国家老龄化的速度越快,对源源不断跨越国境而来的商品、工作和人力的需求越迫切。人力富裕而缺少资金的年轻国家必须调整自己,以满足资金富裕而缺少人力的老龄化国家的需要。而老龄化使人群在全球移动,从而造成全球老龄化。更多老人需要年轻人在财务、情感、思想和身体上予以支持;与此同时,年轻人也将争夺老人手中的财富:金钱、权力、地位,甚至土地。

  如何解决又老又穷的问题?本书提出了疑问,一个逐渐老龄化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以家族忠诚为核心来驱动的世界? 抑或是一个以适应性商业来推动的世界? 或者是交由政府来控制的世界? 但本书没有给出放之四海皆准的解决方案,答案似乎取决于我们在家庭、工作场所与社群中所作的决定,现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惧老症”及理想型老年人

  老龄化已是事实,可人们的心态还没有跟上现实。六一儿童节刚过,满世界赶着过节的成年人比小孩还多。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对年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17岁及以前是未成年人,18岁至65岁是青年人,66岁至79岁是中年人,80岁以上的才能叫做老年人。崇拜青春、抗拒年老似乎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本书在2010年就提到了这种现象,并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我们的社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惧老症”,人们总是把自己看得年轻一点,这种心态会持续一辈子,因为社会将老年污名化。但与此同时,社会各层面频繁出现大众文化所期望的“理想老人”形象——健康、富裕、活力四射、发挥余热。

  有没有理想型老年人? 自然是有的,但作者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反抗老年的刻板印象可以赋予人们活力,但若因此否认比较不活跃的老人有其需求,那么在一味追求新的老年形象下,社会终将付出代价。

  编辑李佳认为,本书介绍了一些正面案例,“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书中提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个叫萨拉索塔的社区。这个地方基本是美国富人和精英养老的地方,这里的老人完全不是老病孤独或晚景凄凉,而是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这些人特别活跃,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设立了一些新组织,并且亲身参与进来,有能力的帮助需要被帮助的,七八十岁的老年志愿者很多。他们希望能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仅总结回馈自己的人生,而且返还给社会更多的能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觉得这本书带给读者最大的思考,是年老之后能够过怎样的生活,这并不是已经老去的人该想的,而是所有人都该想,因为今天的年轻人也生活在明天的老龄化世界,越早做准备,可能越有好处。” (长江日报记者黄亚婷)


《新知文库92:当世界又老又穷》介绍


编辑推荐

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老龄化的迹象俯拾皆是。孩子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世界各地都是如此。老龄化是全球性的,本书作者走访了美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地,给出许多活生生的案例,描摹了老龄化对世界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并穿插了与老龄化相关的医疗和科技的新研究进展,故事性和科学性十足,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内容简介

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0亿人。这是人类历史上头一遭,50岁以上人口的数量超过了17岁以下人口。同时,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也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当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必须供养众多的老年人时,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国家需要数百万名年轻工人,但在国内求之不得时,该如何处理?本书作者走访美国、日本、西班牙与中国的若干城市,采访了上百名企业员工、雇主、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医疗专业人员、普通家庭成员,通过一个个生动而翔实的故事,呈现出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面貌与未来,涉及的话题包括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医疗、住房、隔代养育、啃老等。作者揭示出全球老龄化令人震惊而彼此连锁的影响,也解释了国家前景、文化与人际关系、代际关系因老龄化而发生的变化,勾勒出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未来图景。

作者简介
泰德·菲什曼(Ted C. Fishman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著名新闻工作者,文章刊登于《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报》《国家地理杂志》《星期日泰晤士报》等知名报纸杂志上。他经常参与重要的广播节目,而且在美国国际公共广播电台的若干节目担任评论员。亦是斯坦福大学长寿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的全球管理人才计划主任兼讲师。曾经在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工作与生活,现居芝加哥。


目录

导论 白发新世界 1
第一章 来自佛罗里达州的问候,上帝的等待室 18
第二章 长寿简史 68
第三章 老年失忆症:在西班牙发现老龄化 84
第四章 我们如何不断地走向衰老? 130
第五章 日本,消失的下一代 155
第六章 欺骗死神 201
第七章 螺丝之都的曲折命运:伊利诺伊州罗克福德 223
第八章 我们如何看待老人? 286
第九章 中国:未富先老? 312
第十章 数代同桌 345
精彩书摘

老化之谜

“身体越年老,受伤时越有可能留下疤痕,”兰道说,“留下疤痕的肌肉与皮肤功能较差。随着年龄增长,结疤的情形会越严重。”为了解问题的根源,兰道与他的团队找了年老的老鼠(肌肉再生较慢)与年轻的老鼠(肌肉痊愈速度较快),通过精细的外科手术将它们的循环系统联结六个星期。简单地说,兰道创造了一老一少的连体老鼠。4

兰道的团队于是伤害年老老鼠的骨骼肌,骨骼肌是一种协助移动的肌肉。观察之后,兰道说,“年老的老鼠痊愈速度变快”,与年轻老鼠类似。为了再次检验年龄差异的影响,这次将年老的老鼠联结起来。它们痊愈的速度并未加快。年老老鼠的肝脏再生较慢,但当它们与年轻老鼠联结起来时,肝脏痊愈较快。兰道推测,造成差异的并不是年轻老鼠的干细胞,而是“细胞周围的化学汤”(chemical soup)。老化学汤无法促进痊愈。

兰道提醒,要找出年轻老鼠的化学汤造成差异的原因,将会是个漫长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对血流中的蛋白质、脂质与糖进行数千次检验。兰道也指出,实验研究的是急性受伤,而非肌肉功能随时间逐渐减损。

“老化的耗损仍是个谜。”兰道说。然而,随着科学逐渐了解如何让休眠的细胞重新扮演再生的角色,这些结果终将有助于对抗退化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症。这是个美好的前景。

尽可能让生命维持最佳状态

在老鼠实验中,年老的老鼠一旦与年轻老鼠终止联结,它的痊愈速度就不再那么快速。兰道提醒,人们不应该认为他的实验可以用来逆转正常老化,或让寿命超越自然极限。我们的身体有一套神秘机制,足以对抗一切延寿的努力。身体对干细胞治疗角色的压抑,可能是演化过程的反应,用来抑制不再成长的身体出现不健康的成长现象。在年轻动物身上,快速成长是好事。在年老动物身上,快速成长是一种病。

“干细胞等待信号,如果以‘人为方式’发信给干细胞,可能会引发癌症。”兰道说。寻求治疗老化的药方,这种治疗手段可能在身体内部引发更具毁灭性的反应。“这当中会产生抵偿的现象,”他说,“医学擅长的是修复损坏,而非阻碍自然过程。”

兰道也说,这不是巫术世界,可以让每个人都像青少年一样地打网球。“大多数人都认为,疾病能够治愈,他们的生命可以维持下去。科学能让生命呈矩形,使人们一直健康地活到死去那一刻。”

兰道所谓让生命“呈矩形”(rectangularize),意思是说尽可能让生命维持最佳状态。对大多数人来说,健康的图像一直是个不完美的三角形,宽阔的底部代表健壮的年轻时期,越往顶端则越细窄,表示身体状况随年龄走下坡。所以,兰道现在把他的治疗建议限缩在以“完善饮食与运动”来避免年龄的摧残。

那么,兰道的发现会对伦理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呢?“嗯,我想老鼠实验真正吓人的部分,”兰道说,“在于我们的研究可能会鼓励老人设法用手术的方式将自己与孩子联结起来,而非想办法治疗自己的疾病。”

令人惊讶的不是人们可以设想出这种场景,而是当有能力“安排”这种联结的人有长寿的需求时,这种市场很容易就能建立起来。在一个逐渐老龄化而不断追求延长年轻活力的世界里,这种事似乎不可避免。想当母亲的女性担心自己太老、太忙或太美而无法怀孕生子,这些女性已经有了其他选择,她们可以雇用一名年轻而适合生育的女性为她们足月分娩。人们甚至可以购买年轻女性的健康卵子,然后再植入另一名女性的体内。无论是代理孕母还是卵子,这两种市场都相当热门而且价格昂贵。

以人类卵子来说,富国妇女的需求促成了这类见不得人的世界市场,穷国妇女与诊所签约并且服下有致命危险的荷尔蒙,以刺激身体排出可贩卖的卵子。

在皮肤美容医学中,胶原蛋白可以让女性的嘴唇年轻丰满且能用来遮盖皱纹,然而注射用胶原蛋白的主要来源却是男婴的阴茎细胞。婴儿包皮也可用来作为成纤维细胞,以此为基底在人体外部培养出大片皮肤,用以治疗烧烫伤病人或丧失眼睑的人。成纤维细胞也能制成美容乳霜(这点不无疑问),据说可以帮助皮肤产生胶原蛋白。用来制作皮肤贴布的药膏,大概一个巧克力方块大小,批发给医生的价格是1000 美元左右。2009 年2 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在评估以包皮为基底的治疗成效时表示,用来治疗疤痕显然是有效的;同时也怀疑,以纤维母细胞制成的乳霜对消除皱纹没有任何疗效。6

如果真的出现连接人体共享血液的市场,使年轻健康的人同意让自己的身体与病人或伤者的身体连接而取得报酬,那么这个市场绝对供不应求。

即使老人与年轻人的身体并未真正连接,但在一个老年人口远比其他年龄层的人口增加快速的社会里,其所产生的需求势必将形成一个以挖掘与撷取年轻活力为能事的社会。年轻人与老人的健康与福利将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其影响将超出我们目前财政、社会与伦理所能规限的范围。

香川典子(Noriko Kagawa)率领研究人员在东京加藤女性诊所进行了与兰道实验室稍有不同的实验,并且于2010 年6 月对外宣布,他们将三个半月具有生殖力的老鼠卵巢移植到十七个半月(大概仅余三周的自然寿命)已无生殖力的雌鼠身上。加藤所长表示,每一只接受卵巢移植的老鼠开始出现年轻雌鼠的行为(与年轻雄鼠交配),而且比预期寿命多活了四成时间。加藤推想,如果女性在年轻时取出自己的卵巢组织加以冰存,然后在年老时植回体内,或许也能像接受器官移植的老鼠一样延长寿命。

这项结果为老龄化世界带来另一项可能。如果人们担心太早生孩子,将来到了快90 岁或年纪更大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也已经老到无法照顾他们,那么这些人也许会开始考虑晚生孩子,甚至晚到一般认为停经之后已不可能生育的年龄。九十几岁的人可能由二三十岁的子女来照顾,而不是由年纪更大的子女或陌生人来代劳。现在已有强烈的迹象显示,这种诡异的世界即将来临。

今日,治疗不孕的医生所拥有的工具已经可以让生育子女的时间往后推迟,甚至能让老祖母怀孕生子。如果妇产科可以进展到让父母与子女的代沟延长到六七十年,那么我们将创造出一个人们可以在退休后生育子女的未来。如果孙子女是独生子,那么祖母可以生个孩子跟他做伴。听起来很荒谬? 2006 年,加利福尼亚州雷丁(Redding)一名眼盲而患有糖尿病的62 岁妇女贾尼丝·沃尔夫(Janise Wulf)生下一名健康男婴,当时她已有20 名孙子女与三名曾孙子女。这名红发男婴是沃尔夫与第三任丈夫生下的第二个孩子,他的哥哥在三年半前出生。这两个孩子都是人工授精的产物。

沃尔夫告诉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她的怀孕生子对年老妇女来说是一项突破。“年龄只是数字,你的感觉才是你的真实年龄。”她说。2008 年,一名来自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拥有五名孙子女的70 岁祖母生下了双胞胎,同样也是借助人工授精。她接受治疗,好让自己与丈夫能获得男性继承人。我们不难想象,这名新母亲(或祖母)的成年女儿在知道家中农田都将归新生弟弟所有时有多生气,然而实际上她们也无财产可继承,因为77 岁的老父亲已经抵押了田产、卖掉了水牛、花光了银行账户里的钱,还用信用卡借了8000 美元来支付人工受精的费用。这对双胞胎还太小,刚生下来就被送进保温箱,母亲连抱他们的机会都没有。“我只希望趁还有力气时能看看自己的孩子,照顾他们长大。”她说。

我们的寿命能一直增加吗?

寿命延长的趋势实际上还会持续多久?各种意见层出不穷,内容之多反映了预测的困难。年龄是否与身高一样,可以借助正确的饮食与环境产生巨大的改变,但仍具有不可突破的遗传限制?多年来,解剖学家一直猜想荷兰人能长多高。今日,在世界各地城市街头经常可见年轻、高大、金发、身高直逼2 米的观光客,他们成了荷兰的活广告。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急速成长,荷兰人已经成为世界最高大的民族。荷兰男性平均身高是180 厘米,而女性平均身高是168 厘米。营养,包括大量富含钙质的乳制品;医疗,在荷兰是全民普及的;与高质量的公共卫生体系,这些都是荷兰人长高的原因。

营养与医疗普及也是寿命延长的因素。从1981 年到2007 年,荷兰人的预期寿命几乎增加了七年。荷兰人健康状态良好的年数也在增加。身高增长与可估量的健康指标通常呈正比。一份针对苏格兰(不是荷兰)45 岁到64 岁共1.5 万名男女进行的调查发现,“身高与冠状动脉疾病、中风与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呈反向关系”。高个子可以让人避免罹患疾病,有些学者甚至发现,比对身高与社会阶级对寿命的影响,结果发现身高是更明确的指标,高个子确实比较少罹患心脏病与中风。多年来学者一直猜想荷兰人何时会停止长高,因为他们增加的身高使他们越来越高,远超过其他欧洲人。说到这里,从2001 年开始,荷兰人的身高似乎开始持平,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达到饮食与基因的理想均衡,使身高发展到了极限。

关于老龄化,也出现了另一种景象,这类说法与政府人口调查员及联合国统计单位的主流预测大相径庭。即使不考虑一些巨变,如战争、全国性疾病或环境灾难,世界级大学一些声誉卓著的预测者仍认为,预期寿命可能“缩短”,而非延长。

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公卫学者奥尔沙斯基(S. Jay Olshansky)是其中之一。他是流行病学家(流行病学家的数量正不断增加),认为目前快速增加的肥胖,与伴随而来的糖尿病及高中风率,成为寿命最大与最快速增长的威胁。奥尔沙斯基表示,今日的青少年很可能成为现代第一个寿命比父母短的世代。而这并不能改变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老年人口仍将在全球社群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因为家庭缩小的速度十分惊人),但未来的老年人口也许平均而言不会像今日这么老。针对老龄化的长期未来争论不休的人士,倒是对一些明确事实具有共识:老年人与极老年人的数量不断攀升,我们必须努力思索,这些变迁将在未来数十年对个人与全体造成什么影响。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内蒙古国讯富通科技有限公司 蒙ICP15002862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789号

电话:0471-5712349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城北街62号华闻大厦九层 网址:www.nmg12349.com www.nm12349.cn

呼和浩特老年服务中心 呼和浩特老年社区 呼和浩特养老服务 呼和浩特养老机构 呼和浩特老年活动中心 呼和浩特便民为老服务中心 呼和浩特居家养老 内蒙古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 

用心服务  用爱经营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当世界又老又穷》解读全球老龄化

TIME:2018-12-04 浏览次数:4227次 [小] [中] [大] 关闭

《当世界又老又穷》[美] 泰德·菲什曼著 黄煜文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去年有一部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成本惊悚片叫《逃出绝命镇》,以黑色幽默手法表达对老龄化趋势的担忧,而在商业大片《复仇者联盟3》里,大反派灭霸想要统治世界的出发点,竟也是认为宇宙会变得又老又穷以及资源枯竭,想出了随机消灭一半人口的残忍杀招。然而,这已经不是文学影视作品里的想象,世界真的正在变得“又老又穷”。在美国新闻工作者、作家泰德·菲什曼的《当世界又老又穷:全球老龄化大冲击》书中,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达10亿,人类历史上将第一次出现50岁以上人口数量超过17岁以下人口的局面。而那时的中国,也将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今年4月,三联书店将本书译为中文版引进国内,责任编辑李佳接受了长江日报读+的采访。

  2030年可能是重要节点

  《当世界又老又穷》的英文原版在2010年就推出了,作者泰德·菲什曼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因此,本书所谈案例及数据,均来自他在美国、日本、西班牙与中国若干城市的实地采访。书中,上百名企业员工、雇主、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医疗专业人员、普通家庭成员讲述的一个个生动而翔实的故事,共同呈现出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面貌与未来,涉及的话题包括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医疗、住房、隔代养育、啃老等。

  这本书在8年前就预估了中国的未来,给出的数据说,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与此同时,书中也介绍,有机构预测,2030年的中国经济将与美国平起平坐。这似乎意味着中国的未来虽然老,但并不穷? 也没有这么轻松。数据同样显示,中国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国家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国家的过程,要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大国都快得多。这表明,中国要承受急速老龄化。

  在8年前,作者已经推断中国随计划生育而来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将面临挑战,以及修改生育政策的势在必行。三联书店的编辑李佳认为,虽然这本书写于2010年,但它是比较具有前瞻性的,书中提到的这些情况,现在还在延续,“近些年,每个人都能亲身感受到中国确实在老龄化,延迟退休、全面二孩这些政策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与此同时,生育率并没有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出现显著上升。”

  需要“另一个地球”来承受

  “纪实性和科普性结合,是这本书的一个特点。”编辑李佳这么评价,“从科普性而言,它介绍了人类如何在二十世纪拉长寿命,如何不断走向衰老,以及目前延长寿命的最前沿科技。从纪实性来讲,它涉及了美国、西班牙、日本和中国老龄化的现状,尤其是那些已经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国家制定政策还是个人规划养老,这些都具有参考意义,未雨绸缪。”

  为什么是又老又穷?因为老龄化带来人口膨胀和资源紧张。书中给出数据,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1亿,人类可能因科技发展而更加长寿,那么到了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比1900年的人类整体多了约5000亿年的寿命。一句话总结:一个老龄化的世界,让地球必须负担多出来的数千亿年人类集体生命,这似乎需要另一个地球才能承受。可是,哪里有另一个地球呢?

  在作者看来,人口老龄化绝不是孤立问题。因为,一个国家老龄化的速度越快,对源源不断跨越国境而来的商品、工作和人力的需求越迫切。人力富裕而缺少资金的年轻国家必须调整自己,以满足资金富裕而缺少人力的老龄化国家的需要。而老龄化使人群在全球移动,从而造成全球老龄化。更多老人需要年轻人在财务、情感、思想和身体上予以支持;与此同时,年轻人也将争夺老人手中的财富:金钱、权力、地位,甚至土地。

  如何解决又老又穷的问题?本书提出了疑问,一个逐渐老龄化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以家族忠诚为核心来驱动的世界? 抑或是一个以适应性商业来推动的世界? 或者是交由政府来控制的世界? 但本书没有给出放之四海皆准的解决方案,答案似乎取决于我们在家庭、工作场所与社群中所作的决定,现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惧老症”及理想型老年人

  老龄化已是事实,可人们的心态还没有跟上现实。六一儿童节刚过,满世界赶着过节的成年人比小孩还多。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对年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17岁及以前是未成年人,18岁至65岁是青年人,66岁至79岁是中年人,80岁以上的才能叫做老年人。崇拜青春、抗拒年老似乎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本书在2010年就提到了这种现象,并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我们的社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惧老症”,人们总是把自己看得年轻一点,这种心态会持续一辈子,因为社会将老年污名化。但与此同时,社会各层面频繁出现大众文化所期望的“理想老人”形象——健康、富裕、活力四射、发挥余热。

  有没有理想型老年人? 自然是有的,但作者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反抗老年的刻板印象可以赋予人们活力,但若因此否认比较不活跃的老人有其需求,那么在一味追求新的老年形象下,社会终将付出代价。

  编辑李佳认为,本书介绍了一些正面案例,“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书中提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个叫萨拉索塔的社区。这个地方基本是美国富人和精英养老的地方,这里的老人完全不是老病孤独或晚景凄凉,而是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这些人特别活跃,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设立了一些新组织,并且亲身参与进来,有能力的帮助需要被帮助的,七八十岁的老年志愿者很多。他们希望能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仅总结回馈自己的人生,而且返还给社会更多的能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觉得这本书带给读者最大的思考,是年老之后能够过怎样的生活,这并不是已经老去的人该想的,而是所有人都该想,因为今天的年轻人也生活在明天的老龄化世界,越早做准备,可能越有好处。” (长江日报记者黄亚婷)


《新知文库92:当世界又老又穷》介绍


编辑推荐

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老龄化的迹象俯拾皆是。孩子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世界各地都是如此。老龄化是全球性的,本书作者走访了美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地,给出许多活生生的案例,描摹了老龄化对世界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并穿插了与老龄化相关的医疗和科技的新研究进展,故事性和科学性十足,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内容简介

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0亿人。这是人类历史上头一遭,50岁以上人口的数量超过了17岁以下人口。同时,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也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当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必须供养众多的老年人时,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国家需要数百万名年轻工人,但在国内求之不得时,该如何处理?本书作者走访美国、日本、西班牙与中国的若干城市,采访了上百名企业员工、雇主、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医疗专业人员、普通家庭成员,通过一个个生动而翔实的故事,呈现出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面貌与未来,涉及的话题包括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医疗、住房、隔代养育、啃老等。作者揭示出全球老龄化令人震惊而彼此连锁的影响,也解释了国家前景、文化与人际关系、代际关系因老龄化而发生的变化,勾勒出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未来图景。

作者简介
泰德·菲什曼(Ted C. Fishman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著名新闻工作者,文章刊登于《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报》《国家地理杂志》《星期日泰晤士报》等知名报纸杂志上。他经常参与重要的广播节目,而且在美国国际公共广播电台的若干节目担任评论员。亦是斯坦福大学长寿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的全球管理人才计划主任兼讲师。曾经在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工作与生活,现居芝加哥。


目录

导论 白发新世界 1
第一章 来自佛罗里达州的问候,上帝的等待室 18
第二章 长寿简史 68
第三章 老年失忆症:在西班牙发现老龄化 84
第四章 我们如何不断地走向衰老? 130
第五章 日本,消失的下一代 155
第六章 欺骗死神 201
第七章 螺丝之都的曲折命运:伊利诺伊州罗克福德 223
第八章 我们如何看待老人? 286
第九章 中国:未富先老? 312
第十章 数代同桌 345
精彩书摘

老化之谜

“身体越年老,受伤时越有可能留下疤痕,”兰道说,“留下疤痕的肌肉与皮肤功能较差。随着年龄增长,结疤的情形会越严重。”为了解问题的根源,兰道与他的团队找了年老的老鼠(肌肉再生较慢)与年轻的老鼠(肌肉痊愈速度较快),通过精细的外科手术将它们的循环系统联结六个星期。简单地说,兰道创造了一老一少的连体老鼠。4

兰道的团队于是伤害年老老鼠的骨骼肌,骨骼肌是一种协助移动的肌肉。观察之后,兰道说,“年老的老鼠痊愈速度变快”,与年轻老鼠类似。为了再次检验年龄差异的影响,这次将年老的老鼠联结起来。它们痊愈的速度并未加快。年老老鼠的肝脏再生较慢,但当它们与年轻老鼠联结起来时,肝脏痊愈较快。兰道推测,造成差异的并不是年轻老鼠的干细胞,而是“细胞周围的化学汤”(chemical soup)。老化学汤无法促进痊愈。

兰道提醒,要找出年轻老鼠的化学汤造成差异的原因,将会是个漫长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对血流中的蛋白质、脂质与糖进行数千次检验。兰道也指出,实验研究的是急性受伤,而非肌肉功能随时间逐渐减损。

“老化的耗损仍是个谜。”兰道说。然而,随着科学逐渐了解如何让休眠的细胞重新扮演再生的角色,这些结果终将有助于对抗退化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症。这是个美好的前景。

尽可能让生命维持最佳状态

在老鼠实验中,年老的老鼠一旦与年轻老鼠终止联结,它的痊愈速度就不再那么快速。兰道提醒,人们不应该认为他的实验可以用来逆转正常老化,或让寿命超越自然极限。我们的身体有一套神秘机制,足以对抗一切延寿的努力。身体对干细胞治疗角色的压抑,可能是演化过程的反应,用来抑制不再成长的身体出现不健康的成长现象。在年轻动物身上,快速成长是好事。在年老动物身上,快速成长是一种病。

“干细胞等待信号,如果以‘人为方式’发信给干细胞,可能会引发癌症。”兰道说。寻求治疗老化的药方,这种治疗手段可能在身体内部引发更具毁灭性的反应。“这当中会产生抵偿的现象,”他说,“医学擅长的是修复损坏,而非阻碍自然过程。”

兰道也说,这不是巫术世界,可以让每个人都像青少年一样地打网球。“大多数人都认为,疾病能够治愈,他们的生命可以维持下去。科学能让生命呈矩形,使人们一直健康地活到死去那一刻。”

兰道所谓让生命“呈矩形”(rectangularize),意思是说尽可能让生命维持最佳状态。对大多数人来说,健康的图像一直是个不完美的三角形,宽阔的底部代表健壮的年轻时期,越往顶端则越细窄,表示身体状况随年龄走下坡。所以,兰道现在把他的治疗建议限缩在以“完善饮食与运动”来避免年龄的摧残。

那么,兰道的发现会对伦理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呢?“嗯,我想老鼠实验真正吓人的部分,”兰道说,“在于我们的研究可能会鼓励老人设法用手术的方式将自己与孩子联结起来,而非想办法治疗自己的疾病。”

令人惊讶的不是人们可以设想出这种场景,而是当有能力“安排”这种联结的人有长寿的需求时,这种市场很容易就能建立起来。在一个逐渐老龄化而不断追求延长年轻活力的世界里,这种事似乎不可避免。想当母亲的女性担心自己太老、太忙或太美而无法怀孕生子,这些女性已经有了其他选择,她们可以雇用一名年轻而适合生育的女性为她们足月分娩。人们甚至可以购买年轻女性的健康卵子,然后再植入另一名女性的体内。无论是代理孕母还是卵子,这两种市场都相当热门而且价格昂贵。

以人类卵子来说,富国妇女的需求促成了这类见不得人的世界市场,穷国妇女与诊所签约并且服下有致命危险的荷尔蒙,以刺激身体排出可贩卖的卵子。

在皮肤美容医学中,胶原蛋白可以让女性的嘴唇年轻丰满且能用来遮盖皱纹,然而注射用胶原蛋白的主要来源却是男婴的阴茎细胞。婴儿包皮也可用来作为成纤维细胞,以此为基底在人体外部培养出大片皮肤,用以治疗烧烫伤病人或丧失眼睑的人。成纤维细胞也能制成美容乳霜(这点不无疑问),据说可以帮助皮肤产生胶原蛋白。用来制作皮肤贴布的药膏,大概一个巧克力方块大小,批发给医生的价格是1000 美元左右。2009 年2 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在评估以包皮为基底的治疗成效时表示,用来治疗疤痕显然是有效的;同时也怀疑,以纤维母细胞制成的乳霜对消除皱纹没有任何疗效。6

如果真的出现连接人体共享血液的市场,使年轻健康的人同意让自己的身体与病人或伤者的身体连接而取得报酬,那么这个市场绝对供不应求。

即使老人与年轻人的身体并未真正连接,但在一个老年人口远比其他年龄层的人口增加快速的社会里,其所产生的需求势必将形成一个以挖掘与撷取年轻活力为能事的社会。年轻人与老人的健康与福利将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其影响将超出我们目前财政、社会与伦理所能规限的范围。

香川典子(Noriko Kagawa)率领研究人员在东京加藤女性诊所进行了与兰道实验室稍有不同的实验,并且于2010 年6 月对外宣布,他们将三个半月具有生殖力的老鼠卵巢移植到十七个半月(大概仅余三周的自然寿命)已无生殖力的雌鼠身上。加藤所长表示,每一只接受卵巢移植的老鼠开始出现年轻雌鼠的行为(与年轻雄鼠交配),而且比预期寿命多活了四成时间。加藤推想,如果女性在年轻时取出自己的卵巢组织加以冰存,然后在年老时植回体内,或许也能像接受器官移植的老鼠一样延长寿命。

这项结果为老龄化世界带来另一项可能。如果人们担心太早生孩子,将来到了快90 岁或年纪更大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也已经老到无法照顾他们,那么这些人也许会开始考虑晚生孩子,甚至晚到一般认为停经之后已不可能生育的年龄。九十几岁的人可能由二三十岁的子女来照顾,而不是由年纪更大的子女或陌生人来代劳。现在已有强烈的迹象显示,这种诡异的世界即将来临。

今日,治疗不孕的医生所拥有的工具已经可以让生育子女的时间往后推迟,甚至能让老祖母怀孕生子。如果妇产科可以进展到让父母与子女的代沟延长到六七十年,那么我们将创造出一个人们可以在退休后生育子女的未来。如果孙子女是独生子,那么祖母可以生个孩子跟他做伴。听起来很荒谬? 2006 年,加利福尼亚州雷丁(Redding)一名眼盲而患有糖尿病的62 岁妇女贾尼丝·沃尔夫(Janise Wulf)生下一名健康男婴,当时她已有20 名孙子女与三名曾孙子女。这名红发男婴是沃尔夫与第三任丈夫生下的第二个孩子,他的哥哥在三年半前出生。这两个孩子都是人工授精的产物。

沃尔夫告诉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她的怀孕生子对年老妇女来说是一项突破。“年龄只是数字,你的感觉才是你的真实年龄。”她说。2008 年,一名来自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拥有五名孙子女的70 岁祖母生下了双胞胎,同样也是借助人工授精。她接受治疗,好让自己与丈夫能获得男性继承人。我们不难想象,这名新母亲(或祖母)的成年女儿在知道家中农田都将归新生弟弟所有时有多生气,然而实际上她们也无财产可继承,因为77 岁的老父亲已经抵押了田产、卖掉了水牛、花光了银行账户里的钱,还用信用卡借了8000 美元来支付人工受精的费用。这对双胞胎还太小,刚生下来就被送进保温箱,母亲连抱他们的机会都没有。“我只希望趁还有力气时能看看自己的孩子,照顾他们长大。”她说。

我们的寿命能一直增加吗?

寿命延长的趋势实际上还会持续多久?各种意见层出不穷,内容之多反映了预测的困难。年龄是否与身高一样,可以借助正确的饮食与环境产生巨大的改变,但仍具有不可突破的遗传限制?多年来,解剖学家一直猜想荷兰人能长多高。今日,在世界各地城市街头经常可见年轻、高大、金发、身高直逼2 米的观光客,他们成了荷兰的活广告。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急速成长,荷兰人已经成为世界最高大的民族。荷兰男性平均身高是180 厘米,而女性平均身高是168 厘米。营养,包括大量富含钙质的乳制品;医疗,在荷兰是全民普及的;与高质量的公共卫生体系,这些都是荷兰人长高的原因。

营养与医疗普及也是寿命延长的因素。从1981 年到2007 年,荷兰人的预期寿命几乎增加了七年。荷兰人健康状态良好的年数也在增加。身高增长与可估量的健康指标通常呈正比。一份针对苏格兰(不是荷兰)45 岁到64 岁共1.5 万名男女进行的调查发现,“身高与冠状动脉疾病、中风与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呈反向关系”。高个子可以让人避免罹患疾病,有些学者甚至发现,比对身高与社会阶级对寿命的影响,结果发现身高是更明确的指标,高个子确实比较少罹患心脏病与中风。多年来学者一直猜想荷兰人何时会停止长高,因为他们增加的身高使他们越来越高,远超过其他欧洲人。说到这里,从2001 年开始,荷兰人的身高似乎开始持平,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达到饮食与基因的理想均衡,使身高发展到了极限。

关于老龄化,也出现了另一种景象,这类说法与政府人口调查员及联合国统计单位的主流预测大相径庭。即使不考虑一些巨变,如战争、全国性疾病或环境灾难,世界级大学一些声誉卓著的预测者仍认为,预期寿命可能“缩短”,而非延长。

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公卫学者奥尔沙斯基(S. Jay Olshansky)是其中之一。他是流行病学家(流行病学家的数量正不断增加),认为目前快速增加的肥胖,与伴随而来的糖尿病及高中风率,成为寿命最大与最快速增长的威胁。奥尔沙斯基表示,今日的青少年很可能成为现代第一个寿命比父母短的世代。而这并不能改变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老年人口仍将在全球社群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因为家庭缩小的速度十分惊人),但未来的老年人口也许平均而言不会像今日这么老。针对老龄化的长期未来争论不休的人士,倒是对一些明确事实具有共识:老年人与极老年人的数量不断攀升,我们必须努力思索,这些变迁将在未来数十年对个人与全体造成什么影响。